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都在“易”
易,最为我们熟知的就是《周易》,这里,易有三说。简易。简易就是简单、平易、容易的意思。或有人问:《周易》这部书包含及其深奥的道理,一般人都难以看懂、理解,怎么能成“简易”了呢?如同我在《易经与活法》中所说的,实际上这是一种哲学理论的说法。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往往也就最简单。看起来《周易》“弥伦天地”,无所不包,同时,又很简单。天地无限大,一个阴爻、一个阳爻就代表了,就这么简单。要问吉凶祸福,三个铜钱一撒,吉凶都在卦中,这不是很简单吗?孔子对《周易》的简易性从哲理上做出根本性的解说:“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这段话讲白了就是:乾以平易、自然主持开始,坤以简易不繁予以完成。简易、平顺人们就容易知晓,容易顺从。若这样解释还不明白的话,打一个比方,乾就象征天,一切都从天开始。坤就代表地,万事万物都是由土地来完成的。天地非常简易、平顺,人们顺其天地自然,就会无为而成。《周易》主要是讲天地道理的,把握住简单、平易的基本道理,就能把握天下万事万物的规律了。
《周易》最复杂,也最简单,简单到只有阴阳两个符号,也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道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人民服务”、“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向雷锋同志学习”等简单吧,简单就容易被人掌握,这就是“易则易知,简则易从”的伟大道理。宇宙间任何事物都不能越出它的囊括。
变易。易经是讲变化的书。英译名为“The Book of Change”,就是“变易之书”的意思。
变易是孔子提出来的。《系辞》说“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译成现代的话就是说:乾坤两卦是周易的门户,一开一关就发生变化,就像天地相交,阴阳互迭而生出万物一样。也就是“生生之谓易”,生生不已,从不停息。
孔子对《易经》解说的观点基本上被后代学者所肯定,不管是义理派还是象数派。因此,变易之说符合《周易》的基本精神,具有权威性。八卦变六十四卦,预测中的本卦到变卦等,都是讲变化的,没有变化就不是《易经》了。一阴一阳的变易观,在易学发展史上始终占有支配地位。
学习《易经》就是要懂得变的道理,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因地而变,在变中求得进步,求得解放。
不易。不易就是不变。说变易又说不易,岂不是矛盾了吗?不是,它是从事物的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是相反相成的,即不易的基础上有变易,变易的状态下要保持不易。《周易》的卦、爻是千变万化的,这是变易。但贯穿其中的阴阳之道是永恒的,即不易。
《孔子家语》记录了孔子教育曾参怎样尽孝的故事,其中就含有变易、不易的哲学道理:曾参跟随着父亲瓜地锄草,由于经验不足,却把瓜苗锄掉了。他父亲操起木棍就向他的后背打去,打得曾参休克多时。苏醒过来后,马上显出很高兴的样子,并说:“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得无疾乎?”回到自己的家中书房后,马上操起琴边弹边唱,弦外之音就是让他的父亲听到后放心、宽慰。孔子听到这件事很生气,并借机向曾参做了一番“变”的教育——
“你没有听说过吗?舜是个孝子,只要父亲有事情叫他,他没有不在身边的时候;当瞽叟父亲(盲人)要杀死他的时候(舜的后妈生了儿子叫象,后妈与瞽叟父亲想除掉舜,让象继承遗产),他从来都不会出现。瞽叟用小棍子打他的时候,他就老实地挨打;当瞽叟用大棍打他的时候,舜就逃跑了。“瞽叟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亦不失烝烝之孝”,舜的父亲的名声没有受损,舜亦没有丧失孝道。而你服侍自己的父亲,“委身以待暴怒”,用身体等着挨打,而不知道躲避。假若真把你打死了,你就给父亲留下了不义的罪名,还有比这样更不孝的吗?曾参听了老师的一席话恍然大悟,并向孔子谢罪。
每个肉体人身都要讲孝道,孝道是“不易”的,不可变的,而行孝的方式是“变易”的,灵活的。今天的青年人生活压力大,一年忙到头,但也不能忘了孝道,正如歌词所唱:“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
http://www.lifang521.com/xlrd/640784.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