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回复: 0

App.Net:理想到现实 任重而道远

[复制链接]

主题

帖子

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
发表于 2023-12-24 01: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 融资成功只是 App.Net 的第一步。由于其产品特性,在获取新用户和吸引开发者方面有相当大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构建生态系统,达成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愿景,是极为巨大的挑战
   
    这个时代最精英的头脑,都用在费尽心机让用户点击广告上了,这是我们的悲哀。
   
    Jeff Hammerbacher,前 Facebook 数据团队主管
   
    当年 Twitter 刚刚创立的时候,是凭借开放的 API 体系获得迅速的壮大和初步的成功。今天的老用户们应该还记得那个第三方客户端百花齐放,官方网站却频繁宕机的年代。凭借开放的 API 网络,作为一家初创公司的 Twitter 迅速获得了大量第三方开发者,它融合到了几乎每一项已有的互联网服务中。当年的 Twitter 成为了世界的脉搏,互联网上的信息通过整合到各项服务中的 Twitter API 自由流动,与其说 Twitter 是一个社交网络服务,不如说它是一项促进互联网信息流动的基础设施。
   
   
   
   
    可惜的是,随着规模的壮大,Twitter 的策略发生了改变,它需要通过广告来赚钱,而为了让用户看到和点击广告,它必须把用户从互联网的各个角落重新聚拢到自己的官方网页和应用上来。于是它开始一次次收紧开发者政策,为第三方客户端开发者施加各种阻力,鼓励信息流入,限制信息导出。
   
    Twitter 只是一个尚未实现盈利,生存压力很大的初创公司,我们很难去责备它的策略转型是店大欺客。只是我们都会觉得,Twitter 本来可以做得更好:一种促进信息流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比一种单纯的社交网络要有价值得多。
   
    这正是创业家 Dalton Caldwell 所反复强调的观点。而现在,他决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现一个更好的 Twitter:一种互联网基础设施,而不是另外一个靠用户点击广告生存的社交网络。
   
   
   
   
    这就是 App.Net 项目的由来。它当前的产品形态类似于 Twitter,以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为目标。而为了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避免点击广告的压力影响到产品的形态和服务的质量,它的做法是向每个用户收取 50 美元年费。
   
    通过一场类似 Kickstarter 的限期融资,App.Net 成功地达成并超过了 50 万美元的启动资金门槛,进入到实际操作阶段。不过,尽管项目已经暂时可以开始运作,但是 App.Net 面前所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少:
   
    用户量?
   
    到目前为止,App.Net 有了一万多名初期用户。不过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社交网络,进而升华为一种成功的互联网基础设施,App.Net 必须获得更多的用户。而它的 50 美元年费门槛和当前狭小的用户数量,则是其壮大路上最大的挑战。
   
    对此,创始人 Dalton Caldwell 在他的博客中是这样说的:
   
    我很高兴地看到,App.Net 的早期用户与 Quora 和 Instagram 等成功产品的早期用户重合度非常高。这些早期用户的共同点是,他们注重产出内容的质量、善于提出创新的想法、愿意尝试新奇的产品。
   
    Dalton 的意思非常明显:用户的数量和增长速度不是最重要的,早期用户的质量决定产品的走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50 美元的年费起到了一种过滤低质量用户的作用。让高质量的用户产生高质量的内容,才是让 App.Net 更有价值的根本。通过这样的方式,App.Net 可以在 Twitter 已有巨大用户量的情况下另辟蹊径,用独特的方式获得成功。
   
    然而 Dalton 似乎忽略了一点:有高质量的用户,不等于会有高质量的内容,也不等于会有更高的用户活跃度。
   
    App.Net 当前阶段的产品形态更加类似于 Twitter,很难像 Dalton 所推崇的 Quora 或者 Instagram 那样刺激用户产生出更好的内容。最典型的证据是,如果我们查看一下 App.Net 公开的全站公共时间线,会发现上面几乎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而同时,由于 App.Net 为早期参与者提供了保留用户名的福利,因此很多人也只是花 50 美元来抢占一下自己的用户名,顺便观察一下这个新产品的前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在最早的融资阶段出资支持的人士,自己也并不看好这项服务的前途,而与此同时,他们在 Twitter 上则继续非常活跃。
   
    Twitter 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的脉搏,能在媒体形态、数据分析甚至舆论导向等很多方面拥有独特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作为产出内容和分析数据的基数。微博客产品不是问答服务也不是照片分享,没有快速增长的用户量很难形成有效的传播。这一点上,面临 Twitter 重压还设置了 50 美元年费门槛的 App.Net 面临很大的挑战。
   
    开发者?
   
    在上线之初,App.Net 就非常注重对开发者的笼络。不仅在接受用户申请的同时开放开发者申请,早早地在 Github 上放出了 API 接入文档,还承诺与开发者进行分成:用户越多的开发者,获得的收益也越大。
   
    然而这样的做法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到开发者的注意力,还是一个未知数。
   
    一个目前只拥有一万多名用户,甚至尚未正式推出的新产品,却要向开发者收取 100 美元的入场费。即使有收入分成的承诺,也是无法保证开发者获得足够收益的。我们已经见到太多开发难度比 App.Net 更小,用户量比 App.Net 更多,进入门槛比 App.Net 更低的操作系统和网络服务遭到失败(webOS 就是一个典型的低难度低门槛失败案例)。App.Net 能不能做得更好,对开发者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是一个未知数。
   
   
   
   
    此外,从目前已有的第三方工具来看,独立的新客户端产品和网页产品占了绝大多数。这意味着短时间内 App.Net 的第三方客户端质量将无法与精品迭出的 Twitter 第三方客户端产品线相抗衡。
   
    或许 App.Net 可以说服像 Tweetbot 和 Twitteriffic 这样的精品第三方 Twitter 客户端开发者在自己的产品中增加 App.Net 的登陆入口,就像当年很多第三方 Twitter 客户端同时兼容 Identi.ca 一样。但是要达成这样的目的难度非常大:Identi.ca 是一个没有门槛的开源项目,而这些 Twitter 客户端开发者会愿意花 100 美元增加一个只有一万多用户的新服务登陆接口么?
   
    所以说,虽然目前 Twitter 不断收紧的 API 政策在把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客户端开发者往外赶,但是 App.Net 要把这部分开发者吸引过来,依然难度很大。
   
    生态系统?
   
    如果一个服务要成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那么它必须被融合到足够多的其他互联网服务中,与它们形成信息的进入和导出,打通信息流动的通道。当年 Twitter 的成功,与第三方服务的融合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使现在 Twitter 收紧政策限制信息的导出,你仍然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第三方网站上都会出现分享到 Twitter、连接到 Twitter、用 Twitter 帐号登陆这样的醒目标识,而 iOS 和 OS X 这样的重量级操作系统,也对 Twitter 进行了深度整合。
   
    在这样的情况下,App.Net 要成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必须得到足够多的第三方服务支持。但是,要让尽可能多的网站部署与 App.Net 的连接,仅凭现在 App.Net 的规模,是很难达到的。更不用说壮大到与主流操作系统进行深度的整合。很明显,当用户看完一篇文章试图分享,看到下面有分享到 Twitter却没有分享到 App.Net的时候,基本上他一定会选择分享到 Twitter,而不会把文章地址再复制一遍贴到 App.Net,
   
   
   
   
    好在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一些网站开始提供对 App.Net 的支持,例如 Storify 和 Buffer。不过后续 App.Net 的发展是否能够持续地吸引第三方网站部署对 App.Net 的支持,前景并不乐观:第三方网站不会在意 App.Net 的愿景,它们更加在意的,是用户量和传播效果这样的实际指标。
   
    结语
   
    总之,融资成功只是 App.Net 的第一步,而由于其产品特性,在获取新用户和吸引开发者方面有相当大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构建生态系统,达成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愿景,对于 App.Net 来说是极为巨大的挑战。
   
    除非特别声明,极客观察均为极客公园原创报道,请注明原文链接。
   
    原文地址:极客公园目前尝试接受投稿,欢迎您来稿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招贤纳士 | 友情链接 | 客服中心|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