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几年,一场看不见的战争在进行着,那就是金融战争,它无声无息,但是却关系着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所以金融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从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到最近的越南,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势力的一次金融战争,可以快速的掠夺走一个国家和人民数十年的辛劳。在最近两年,大家可能已从股市、楼市、汇率、粮食等等方面感觉这场战争已经在我们身边打响。到目前为止,虽然银行贱卖让中国别掠夺走了万亿财富,股市暴涨暴跌也在进行中,特别是最近半年,暴跌百分之六十,如果换任何一个国家,早都发生暴乱了。好在我们政府的强力领导,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因为金融而引发的打乱。但是就在最近,中国金融安全的篱笆已经被挖了个洞,这个漏洞就是:保险公司的变相集资做“银行”!
警惕:保险公司变“银行
大家看看最近几个月,各大保险公司最热门的是什么业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保险。而都是“分红类”、“投资类”业务。这类业务打着保险的幌子,其实都是在变相的大量吸取类似银行存款业务的资金。卖点就是:高回报!更可怕的是,这些保险的公司推广这类业务的触角一样快速的延伸到了最偏僻的农村。
例如,打开太平洋保险公司网站,我们在首页就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热门业务:
小康之家 • 英才成长两全保险(分红型)
小康之家 • 鸿福年年两全保险(分红型)
小康之家 • 金玉满堂两全保险(分红型)
小康之家 • 华彩人生终身寿险(万能型)
打开这些业务介绍,全部一年交2万,20年后、40年后获得多少多少的回报等等。说白点就是说:钱放到我这里比放到银行里面回报高!你们都把钱从银行出去来,放到我这里吧,不仅仅回报高,还保险,因为我们是保险公司啊!
保险公司保险一个屁!
话糙理不糙,我们一起做一下分析,大家就知道有没有理了!
传统意义上的保险业务,模式和彩票模式差不多,是稳赚不赔的。但是,这种新型的模式呢? 风险非常的高,保险公司如何能够保证给“投资型保户”如此高的回报呢?
我们大家先来看一条7月1日的新闻:
《国寿财险即将引入战略投资者开发投资型业务》
http://insurance.hexun.com/2008-07-01/107089433.html
这篇新闻提到:
国寿财险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已开业的15家分公司合计实现保费收入超过25亿元,在国内财险公司的排名已进入前十位。此外,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自5月中旬获批在四个地区试点销售后,一个多月内实现业务收入近5亿元。
仅仅在4个地区试点销售了1个月,就实现了5亿元,那这4个地点销售上1年,那最少就是60亿元以上,如果全国来开展起来,一年最少也是几千亿,如果把全国所有开展这类业务的保险公司都如此大规模来开展。那样一年上万亿也是可能的。
这个数字是巨大的,现在刚开始了一个月,如果发展四五年之后的话,这个数字大的将会使国内的所有银行都汗颜。
因为,这类业务是让投保人每年都交上一定数额的钱,这个钱你数字还比较巨大。一个人可以买10份,可以卖100份。
更可怕的是,这类钱一旦进了保险公司的口袋,就受保险公司来控制了,而投保人不可能向存到银行那样,还可以随时取出来。必须要等到几十年后了。或者每三年只能去一点点所谓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分红”.
从上面那条新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条重要的信息“引入战略投资者”。
我们不仅要问,保险公司自己通过这种变相的集资模式,已经可以快速集到巨资,为什么还要“引入战略投资者”呢?
结合文章开头的疑问,我们这里已经可以列出3个问题:
1、保险公司变相吸取这么多资金要干什么?
2、保险公司如何保证给每个投资者如此高的回报呢?
3、为何要引入战略投资者?
大家一会儿就会有答案了
文章开头,我们提到了,这是一场金融战争,在这战争中,对手一直都在逼中国对银行进行开放。但是中国政府一直看的比较严。但是在各种买办势力的鼓吹下,前几年国内的银行都进行了所谓的体制改革。
在银行的体制改革中,每个银行都引入了战略投资者,然后上市。在这一个行为中,大家看看我们流水了多少银行资产:
-------------------------------------------------------------
1,中国工商银行
2006年,美国高盛集团、德国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95亿)入股工商银行,收购工行约10%的股份,收购价格1.16元。上市后,按照2007年1月4日盘中价格6.77元计算,市值最高达到2755亿元,三家外资公司净赚2460亿元人民币,不到一年时间投资收益9.3倍,世界罕见。
2,中国银行
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瑞银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投资中国银行共51.75亿美元(合人民币约403亿),收购价格1.22元.上市后,按照2007年5月10日盘中价格6.26元计算,市值最高达到2822亿元,四家外资公司净赚2419亿元人民币,不到一年时间投资收益6.6倍。
3,兴业银行
006年,香港恒生银行、新加坡新政泰达和国际金融公司赚共出资27亿,以每股2.7元的价格购入兴业银行10亿股,上市后,股价达到37元多,三家外资公司净赚约370亿。根据2007年2月12日《参考消息》报道,以后每年都有300%以上回报。该银行上市募集资金共159.95亿,等于全部送给了三家外资公司。该银行国内发行价格每股15.98,吸引的网上网下申购资金高达11610亿。
4,深圳发展银行
美国新桥投资集团以每股3.5元购买深圳发展银行3.481股,目前股价已达35.8元,投资增殖10倍,按照深发展20亿多股计算,新桥用12.18亿获得了700多亿,。根据新桥目前的做法,很快将达到1000亿元。而新桥集团本身就是庄家,根本不是银行,如何能改善我国银行治理结构?况且整个银行都被美国人拿走了,即便改善对我国又有什么意义?
5,华夏银行
德意志银行和萨尔"奥彭海姆银行联合组成的财团将出资26亿元人民币,购入华夏银行约5.872亿股份,占华夏银行总股数的14%。每股价格4.5元,现在近14元,净赚56亿多人民币。目前已被德国银行控股,500亿落入对方手中。目前德国人对华夏已形成了联合控股,该银行名义上还是中国银行,实际已成为外资控股银行。
6,中国交通银行
汇丰银行(汇丰)持股交行19.9%的股权,出资144.61亿元购买91.15亿股,每股为1.86元。交行2006年5月在香港上市,现在市价超过10港元,净赚近800多亿,07年国内A股发行上市又赚取500多亿,合计将近1400亿,10倍回报。
7,中国建设银行
上市前,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分别斥资25亿美元和14.66亿美元购买建行9%和5.1%的股权,每股定价约0.94元港币。发行价格2.35元港币,最高市价5.35元港币。按照目前建行共有2247亿股计算,2家净赚1300多亿港币。
8,浦东发展银行
花旗集团出资6700万美元收购浦发行4.62%的股份,超过1.8亿股,每股约2.96元,并且协议规定日后花旗集团有权收购19.9%的股份.目前浦发行股价超过38元,花旗净赚62亿元。目前花旗尚未行权,一旦行权将赚取62亿的数倍。
9,民生银行
2004年,淡马锡控股旗下的亚洲金融公司以1.1(约8亿人民币)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民生银行2.36亿股股份,占民生银行总股份的4.55%,约3.72元,目前该股已达12元多,加上两年送配,市值已达50亿元,净赚约40亿。
(上述交易低价转让外资净赚约9200多亿,加上下面广发行,损失超过1万亿人民币,其中绝大部分是2006年一年转让的损失,再加上已经全部完成合资的等待上市的几十家地方银行,未来损失将越来越惊人)
10,广东发展银行
2006年美国花旗银行以联合收购的名义,自己出资不过60亿,就控制了拥有3558亿元总资产、27家分行、502家网点,与世界83个国家和地区917家银行具有代理行关系,连续多年位列全球银行500强的广东发展银行。并且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和中国信托还各搭进去60亿,共180亿。把银行白白送人还要再搭进去180亿,已经完全超越了市场交换的范畴。
11,渤海银行及地方银行
另外,2005年挂牌成立的我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渤海银行宣布,渣打银行以1.23亿美元购入即将成立的渤海银行19.9%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除了参股渤海银行之外,渣打银行参股光大银行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目前,外资银行在华进入了加速发展期,中国全部银行无一例外地已被18家外资银行参股或控股。
12,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也是第一家引进外资的保险公司,汇丰集团是平安最大外资股东,汇丰是2002年投资6亿美元,50亿人民币投资平安;平安集团04年6月24日在香港成功上市,发行价11.88港元,目前已上升到40元港币。今年2月又募集A股资金388亿。截至2006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为人民币3,587.18亿元,权益总额为人民币381.04亿元。目前,公司市值近2000亿港元,A股5500亿人民币。
13,新华人寿
新华人寿即将上市,现在苏黎世保险持有新华人寿22800万股,每股5.25元,持股比例为19%,已成为新华人寿的最大单一股东。但实际上,目前新华人寿的实际控制者是东方集团,由于东方实业和东方集团分别持有新华人寿5%和8.02%的股权,再加上东方集团持有新华人寿其他股东的股权,东方集团直接或间接持有新华人寿的股权肯定超过20%。(据说,苏黎世通过中国公司暗中控股已超过56%,投资34亿,一旦上市,市值至少600亿)
虽然流失了如此巨大的银行资产,但是幸运的是,我们的银行并没有完全对外资开放,同时,在我们政府的监管下,这些外资也不太可能搞出太大的动作。所以利用银行这条路子是比较难走的。外资发现入侵银行这条路子比较难走,于是开始寻找其他的突破口,以方便自己渗透、控制。那么。保险行业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大家都知道,连平安保险都由外资控股了,随着不断的引入战略投资者,很快中国整个保险行业都会由外资控制。而目前这类变相集资的保险业余一段被大规模开展,保险公司就会比银行还牛的银行!控制了保险公司,想把保险公司变成“银行”,从而控制中国的经济。狼子野心,不得不防!
本文版权不限,欢迎转摘!
如果你是一个爱国的中国人,就把此帖子转摘到2个论坛或者博客!
希望引起国家有关部分关注,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限制保险公司开展此类变相集资、引入战略投资的出卖国家人民利益的行为。
|
|